Seiko Astron 實用與美觀的全新境界

自 2012 年 GPS 太陽能腕錶 Seiko Astron 誕生以來,已經過了 12 年。當年它被譽為繼石英錶之後的「第二次革命」。自面世以來,Astron 的外觀與機芯持續更新,而在 2024 年,全新的 5X83 機芯在性能與美學上帶來重大突破。不僅新增更多便利功能,還首次實現了 12、9、6 點鐘方向垂直排列的小錶盤設計,這在過去的 GPS 款式中是無法實現的,令 GPS 太陽能腕錶的完成度大幅提升。

新一代 Seiko Astron GPS Solar, 功能進化,性能再升級

首款搭載 5X 系列機芯的 Seiko Astron 於 2018 年秋季問世,當時的 5X53 機芯相較於早期 8X 系列有重大進化,具備快速時區調整、家鄉時間與當地時間瞬間切換的「時間轉換」功能、「自動對時」等實用設計,而且體積更小巧。多年來,它一直是 Astron 性能的核心基礎。

歷經約五年半,2024 年5X 系列迎來首次升級,推出 5X83 機芯。新機芯亮點包括:雙時區同時顯示、可精確計時至 1/20 秒的全新計時碼錶功能、時間轉換功能切換速度大幅縮短、電池充電效率提升等,讓 Astron 在多功能與實用性上同步加強。

2024 年春季,搭載新機芯的 Seiko Astron 太陽能雙時區計時碼錶正式發售,包括 SSH151 在內的三款型號採用陶瓷錶圈,延續 Astron GPS Solar 系列的紮實錶殼設計,並首次引入垂直三眼的面盤布局。同年秋季,又推出以 SSH159 為首的三款新作,採用鈦金屬錶圈與俐落稜角外型,進一步強化現代感。

Seiko Astron GPS 太陽能雙時區計時碼錶 SSH159

5X83 GPS 太陽能機芯。充滿電後,動力儲存可長達兩年(省電模式)。採用超硬質塗層鈦金屬材質(直徑 42 mm,厚度 12.4 mm)。防水深度達 10 bar。

Seiko Astron GPS 太陽能雙時區計時碼錶 SSH151

5X83 GPS 太陽能機芯。充滿電後,動力儲存可長達兩年(省電模式)。採用超硬質塗層鈦金屬材質(直徑 43.3 mm,厚度 13.4 mm)。防水深度達 10 bar。

搭載 5X83 機芯的全新 2024 年腕錶新增雙時區顯示及計時功能。其佈局包括位於 12 點鐘位置的子錶盤,以 1/20 秒為增量測量時間(左圖),以及位於 6 點鐘位置的子錶盤,用於顯示第二時區。 6 點鐘位置的時間可透過時間切換功能即時切換至主時間顯示。

5X83 機芯如何推動 Astron 的發展

5X83 的研發目標之一,是讓金屬錶圈款式的多功能 GPS 太陽能錶有更多變化。雖然它最終應用在雙時區計時碼錶上,但Seiko Epson在開發時,特別針對天線結構下了功夫,以實現包含 1/20 秒計時在內的全功能計時需求。

早期的 5X53 機芯採用盒狀貼片天線,雖然讓錶殼得以縮小,並支援金屬錶圈,但天線位置限制了多功能的擴展性。由於天線固定在 12 點鐘方向,最多只能配置六個驅動指針的馬達,因此面盤必須採用橫向三眼設計。

5X83 改用平面天線,並加入介電天線(與 2023 年推出的 3X62 相同配置),讓機芯設計更自由。原本天線的位置可改放馬達,於是就能增加 12 點鐘方向的子錶盤,實現垂直三眼佈局,而這在當時的GPS太陽能腕錶中是難以實現的。

左側為 2018 年推出的 5X53 機芯,右側則是新開發的 5X83 機芯。覆蓋在 5X83 機芯上方的金色部件是平面天線,同時也兼具固定日期指針位置的功能。

此外,多出的一顆馬達也讓腕錶的使用性大幅提升。由於 5X53 機芯僅有六個馬達,模式指針與日曆必須共用同一顆馬達驅動。而新機芯將原本的貼片天線改為平面天線,釋放出更多空間後,馬達數量增加至七顆,讓多功能指針與日曆可獨立驅動。這不僅消除了在執行時間轉換功能時模式指針出現的複雜動作,也讓家鄉時間與當地時間的切換速度比以往快了約 40%。

當然,5X83 機芯的天線性能同樣有充分保障。為了驗證其對 GPS 衛星訊號的接收表現,Seiko Epson不僅在日本,也在世界各主要城市進行了實地測試。結果證實,即使在電波錯綜複雜的環境中,或是在高樓林立、視線受阻的地點,依然能保持穩定且高成功率的訊號接收表現。

經過全面評估後,全新的 Seiko Astron GPS 太陽能雙時區計時碼錶得以在世界各地安心使用,結合科技與美感,進入 Astron 發展的新階段。

左側為 5X53 機芯所使用的貼片天線,右側則是 5X83 採用的平面天線設計。透過改用平面天線,5X83 釋放出更多機芯空間,得以增加一顆馬達。然而,由於 GPS 訊號是從錶殼周邊接收,因此平面天線只能搭配陶瓷錶圈使用。為了提升訊號接收效能,於右下方加入了介電天線,其作用是將訊號接收方向性轉向錶盤一側,從而實現金屬錶圈的應用。

改善充電效率,讓面盤質感與外觀再升級

如前所述,採用貼片天線的款式不僅無法配置於 12 點鐘位置的子面盤,還因避免天線透過錶盤顯現而在設計上受限。然而,5X83 採用平面天線後,不僅能引入垂直三眼佈局,還能在外觀與質感上大幅提升,徹底革新GPS太陽能腕錶的外觀。

這一點在 SSH159 銀色主題款的錶盤上最為明顯。對 Seiko Astron 或其他 GPS 太陽能錶來說,採用銀色或淺色面盤本身就相當困難。原因之一是這類顏色容易分散光線,降低穿透至錶盤下方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另一個原因則是太陽能電池、天線及其他內部零件容易透過面盤顯現出來。新款腕錶的整個面盤均採用亮銀色,同時營造出一種硬朗的質感,與Seiko Astron GPS 太陽能系列的堅固外觀相得益彰。

SSH159 的面盤不僅採用銀色主題與縱向拉絲紋,呈現金屬質感,三個子面盤還配上同心圓紋理,為整體設計增添層次與細節感。

左側為 5X53 機芯所使用的太陽能電池,右側則是 5X83 機芯的太陽能電池。從比較中可以清楚看出,過去因 12 點鐘位置必須預留天線空間,不僅限制了多功能性,也影響了面盤設計。由於太陽能電池的發電區會阻隔 GPS 訊號,5X53 在 12 點鐘方向的天線區域設計成不發電。而 5X83 採用平面天線後,能夠擴大太陽能電池的發電面積,提升充電效率。黑色面盤版本的 5X83 更使用藍色太陽能電池,以獲得更深邃的黑色並呈現深藍的質感。

這得益於全新的錶盤結構:以具有金屬光澤的反射板為基底,實現光線反射與透光效果,再覆上一層透明聚碳酸酯面盤部件。如果僅是直接疊加,反射板的質地會直接透出,難以呈現理想的高級質感,因此在面盤表面壓製縱向條紋,並在背面施以半透明霧面塗層。這種設計既能凸顯反射板的銀色,又能提升視覺質感。

Seiko Epson解釋:「太陽能面盤很容易呈現塑膠感,尤其是白色時更為明顯,因此對太陽能機芯來說,如何做出金屬感外觀是一大挑戰。」然而 SSH159 成功跨越了這個門檻,外觀接近金屬質感,消除了長久以來困擾太陽能錶的負面印象。

SSH159 的錶盤由三個部件組成:左側的反射板採用聚酯與壓克力複合材質作為基底,其上覆蓋中間的面盤部件與環狀部件。面盤表面壓製深刻的縱向條紋,背面則施以半透明塗層,最終呈現出扎實的金屬質感。

兩種材質錶圈帶來的雙設計風格

Seiko Astron GPS 太陽能雙時區計時碼錶首次於 2024 年春季以陶瓷錶圈版本上市,11 月則推出第二波鈦金屬錶圈版本。由於在機芯開發階段已決定採用平面天線與介電天線的混合方案,也就是說,由於陶瓷和鈦金屬的材料特性不同,所以外觀設計價值也不同。

陶瓷雖然硬度極高且耐刮,但因韌性不足容易碎裂,因此陶瓷錶圈必須做得較厚,並需搭配適當的錶殼尺寸。第一波包括 SSH151 在內的款式便是依此條件設計。但若將相同外觀直接用於鈦金屬錶圈,則會顯得厚重。

因此第二批設計在鈦金屬錶圈頂部縮窄並加入更多稜角,使輪廓更俐落,視覺上讓錶殼顯得更薄。此外,陶瓷錶圈款採用雙曲面藍寶石鏡面,而鈦金屬錶圈款則改用平面藍寶石鏡面,令錶殼直徑縮小至 42 mm(比第一次小 1.3了 mm),厚度則減少 1 mm至 12.4 mm。雖同樣延續 Astron GPS Solar 系列的現代紮實風格,但兩次的款式各自呈現獨特氣質。

陶瓷錶圈(左)頂面寬闊平坦,鈦金屬錶圈(右)則頂面更窄且傾斜角度更銳利,帶來輕盈且與全鈦外觀相稱的堅實感。針對材質特性量身打造的造型,讓兩種款式的魅力各自鮮明。


這款錶殼延續了 Seiko Astron GPS Solar 系列一貫的銳利稜角與強勁造型。尤其是 SSH159,搭配銀色面盤,散發出如現代建築般冷冽俐落的氣息。

搭載全新 5X83 機芯的 Seiko Astron GPS 太陽能雙時區計時碼錶,並非僅為了多功能而設計。它成功實現過去在 GPS 太陽能錶中幾乎不可能達成的垂直三眼佈局,同時大幅提升外觀質感與錶盤紋理,是將 GPS 太陽能腕錶推向全新高度的代表之作。